滔滔黃河斜貫而過,六盤山、賀蘭山遙望相守,賦予了千里“寧夏川”神奇魅力。如今,人們在那里的峻嶺、大漠和平原間穿行,會被另一幅美景所吸引。
2020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用3年時間在全自治區建成“以落實‘四個最嚴’為引領,以互聯網智能監管為支撐,以提升保障水平為核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區”,促進食品藥品領域高質量發展。
兩年多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具體協調推動下,各市、縣(區)黨委、政府和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緊緊圍繞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這一主線,上下同心、加強協作,強化監管、深化治理,注重創新、整體推進,全面落實各項創建目標任務。
標準引領 高位推動
2020年,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實施方案》,召開工作動員會,全面啟動創建工作。近兩年,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每年將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工作列入當年工作要點。各市、縣(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制定的創建實施方案、路線圖,廣泛宣傳動員,有效推進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2021年,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評價驗收細則》,將創建工作進行細化分解,以寧夏地方標準形式發布實施,以標準引領全域創建高質量開展。
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會同各地市場監管局先后制定發布《寧夏“明廚亮灶”暨智慧食安建設評定規范》《沙湖大魚頭用商品魚》《大武口涼皮》等地方和團體標準。同時,推動“國家枸杞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寧夏)”“國家葡萄酒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寧夏)”等食品藥品安全重點技術支撐項目落地建設,為全域創建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
今年初,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制定《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中期調查評估實施方案》,設置了56項評價指標,并用一個多月時間,對5市、22個縣(區)和寧東地區采取五市交叉檢查和委托第三方機構同步開展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全覆蓋評估。“中期評估對各地創建工作進行系統性的檢驗和評價,查找、梳理出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整改建議。各地也都制定了整改計劃,積極落實整改措施。”自治區市場監管廳食品安全協調與抽檢監測處處長齊寶成介紹說。
其中,固原市開展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競答活動,邀請檢察機關全程參與全域創建模擬驗收工作,針對模擬驗收中發現的問題,以市食安辦名義向5個縣(區)發出“致縣(區)委書記的一封信”,通報該縣全域創建工作情況,提出工作建議。
宣傳發動 全民共創
按照全域創建宣傳方案,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加強全域創建宣傳工作,形成自治區、市、縣三級自上而下同步行動、線上線下同步發力的工作格局。
“我們在門戶網站設立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專欄,編印工作動態;統一制作宣傳素材,印發宣傳海報,通過‘寧夏市場監管’‘藥安早知道’等平臺廣泛刊載和發布;設計制作全域創建宣傳LOGO,在轄區企業、社區、城市要道等顯著位置開展宣傳。”齊寶成說。同時,督促美團、餓了么落實使用外賣食安封簽,并利用外賣騎手服裝、外賣箱和訂餐平臺網頁廣泛進行宣傳。此外,建立食藥安全宣傳站,成立食藥安全宣講員、志愿服務隊伍,開展食藥法規知識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廣場、進機關宣傳活動。
各地通過各具特色的宣傳,在全自治區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創建輿論氛圍。銀川市利用新媒體打造《食藥安全面對面》《每月查餐廳、查藥店》等10個特色宣傳欄目,以“你點我查”方式打造行政執法類電視直播節目“每月查餐廳”,建設全國網紅打卡點懷遠夜市(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集中經營區)以及敬德街餐飲示范街區等54個餐飲示范街區,形成常態化“社會監督+配合執法”志愿服務,外賣食安封簽管理新做法被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推廣;石嘴山市制作《石哥石姐說市場》科普動漫宣傳片,并在學習強國播放;其他市縣舉辦創建主題成果展、打造“食品藥品安全區”主題公園、開展全域創建行動巡回演出等。
在全域創建工作中期評估中,全自治區群眾對創建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分別達到94.5%、94.5%和83.7%。
注重效能 深化創建
圍繞重點產業,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會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制定寧夏乳制品、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制定出臺寧夏現代枸杞產業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寧夏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管理規范》。會同自治區公安廳、高級人民法院、檢察院聯合開展食品藥品安全“以案說法”宣傳活動。與教育廳共同下發寧夏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實施方案,全自治區學校和幼兒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校園食堂實現了網上智能化巡查、遠程化監管、社會化共治。
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加快推進地產食品“一品一碼”追溯管理平臺運用,首批將嬰幼兒配方乳粉、葡萄酒、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等重點品種和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納入管理。加快推進全自治區食品超市、銷售店使用食品進銷貨“電子臺賬”追溯系統;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物防”工作,通過“寧冷鏈”追溯碼與“我的寧夏”健康碼技術融合,精準定位購買者,推動地級市建立6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運用“寧冷鏈”系統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應急防控。開展餐飲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全自治區社會餐飲單位“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98%。同時,打破傳統抽樣模式,嚴格“抽檢分離”制度,采取由抽樣單位獨立組織抽樣的方式,有效解決了食品抽檢覆蓋不全的問題。
早在2019年,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就啟動寧夏藥品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當年該項目被評為全國藥品智慧監管典型案例。2021年,寧夏又在全國6個試點省區中率先完成藥品智慧監管一體化平臺試點任務,實現了與國家藥監局藥品智慧監管平臺2.0版的數據連通。2020年,在“寧夏藥品智慧監管平臺”基礎上,啟動實施“陽光藥店”工程,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擴充建設了包含公眾端、企業端、監管端功能的“陽光藥店”信息系統及手機App,制定“陽光藥店”建設標準和驗收細則,當年11月投入試運行,被國家藥監局評定為藥品智慧監管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自治區被評定為“陽光藥店”的零售藥店所占總數比例超過了82%,提前實現了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確定的工作目標。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202208/t20220829_349618.html
滔滔黃河斜貫而過,六盤山、賀蘭山遙望相守,賦予了千里“寧夏川”神奇魅力。如今,人們在那里的峻嶺、大漠和平原間穿行,會被另一幅美景所吸引。
2020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用3年時間在全自治區建成“以落實‘四個最嚴’為引領,以互聯網智能監管為支撐,以提升保障水平為核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區”,促進食品藥品領域高質量發展。
兩年多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具體協調推動下,各市、縣(區)黨委、政府和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緊緊圍繞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這一主線,上下同心、加強協作,強化監管、深化治理,注重創新、整體推進,全面落實各項創建目標任務。
標準引領 高位推動
2020年,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實施方案》,召開工作動員會,全面啟動創建工作。近兩年,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每年將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工作列入當年工作要點。各市、縣(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制定的創建實施方案、路線圖,廣泛宣傳動員,有效推進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2021年,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評價驗收細則》,將創建工作進行細化分解,以寧夏地方標準形式發布實施,以標準引領全域創建高質量開展。
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會同各地市場監管局先后制定發布《寧夏“明廚亮灶”暨智慧食安建設評定規范》《沙湖大魚頭用商品魚》《大武口涼皮》等地方和團體標準。同時,推動“國家枸杞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寧夏)”“國家葡萄酒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寧夏)”等食品藥品安全重點技術支撐項目落地建設,為全域創建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
今年初,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制定《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中期調查評估實施方案》,設置了56項評價指標,并用一個多月時間,對5市、22個縣(區)和寧東地區采取五市交叉檢查和委托第三方機構同步開展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全覆蓋評估。“中期評估對各地創建工作進行系統性的檢驗和評價,查找、梳理出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整改建議。各地也都制定了整改計劃,積極落實整改措施。”自治區市場監管廳食品安全協調與抽檢監測處處長齊寶成介紹說。
其中,固原市開展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競答活動,邀請檢察機關全程參與全域創建模擬驗收工作,針對模擬驗收中發現的問題,以市食安辦名義向5個縣(區)發出“致縣(區)委書記的一封信”,通報該縣全域創建工作情況,提出工作建議。
宣傳發動 全民共創
按照全域創建宣傳方案,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加強全域創建宣傳工作,形成自治區、市、縣三級自上而下同步行動、線上線下同步發力的工作格局。
“我們在門戶網站設立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專欄,編印工作動態;統一制作宣傳素材,印發宣傳海報,通過‘寧夏市場監管’‘藥安早知道’等平臺廣泛刊載和發布;設計制作全域創建宣傳LOGO,在轄區企業、社區、城市要道等顯著位置開展宣傳。”齊寶成說。同時,督促美團、餓了么落實使用外賣食安封簽,并利用外賣騎手服裝、外賣箱和訂餐平臺網頁廣泛進行宣傳。此外,建立食藥安全宣傳站,成立食藥安全宣講員、志愿服務隊伍,開展食藥法規知識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廣場、進機關宣傳活動。
各地通過各具特色的宣傳,在全自治區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創建輿論氛圍。銀川市利用新媒體打造《食藥安全面對面》《每月查餐廳、查藥店》等10個特色宣傳欄目,以“你點我查”方式打造行政執法類電視直播節目“每月查餐廳”,建設全國網紅打卡點懷遠夜市(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集中經營區)以及敬德街餐飲示范街區等54個餐飲示范街區,形成常態化“社會監督+配合執法”志愿服務,外賣食安封簽管理新做法被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推廣;石嘴山市制作《石哥石姐說市場》科普動漫宣傳片,并在學習強國播放;其他市縣舉辦創建主題成果展、打造“食品藥品安全區”主題公園、開展全域創建行動巡回演出等。
在全域創建工作中期評估中,全自治區群眾對創建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分別達到94.5%、94.5%和83.7%。
注重效能 深化創建
圍繞重點產業,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會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制定寧夏乳制品、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制定出臺寧夏現代枸杞產業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寧夏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管理規范》。會同自治區公安廳、高級人民法院、檢察院聯合開展食品藥品安全“以案說法”宣傳活動。與教育廳共同下發寧夏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實施方案,全自治區學校和幼兒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校園食堂實現了網上智能化巡查、遠程化監管、社會化共治。
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加快推進地產食品“一品一碼”追溯管理平臺運用,首批將嬰幼兒配方乳粉、葡萄酒、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等重點品種和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納入管理。加快推進全自治區食品超市、銷售店使用食品進銷貨“電子臺賬”追溯系統;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物防”工作,通過“寧冷鏈”追溯碼與“我的寧夏”健康碼技術融合,精準定位購買者,推動地級市建立6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運用“寧冷鏈”系統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應急防控。開展餐飲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全自治區社會餐飲單位“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98%。同時,打破傳統抽樣模式,嚴格“抽檢分離”制度,采取由抽樣單位獨立組織抽樣的方式,有效解決了食品抽檢覆蓋不全的問題。
早在2019年,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就啟動寧夏藥品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當年該項目被評為全國藥品智慧監管典型案例。2021年,寧夏又在全國6個試點省區中率先完成藥品智慧監管一體化平臺試點任務,實現了與國家藥監局藥品智慧監管平臺2.0版的數據連通。2020年,在“寧夏藥品智慧監管平臺”基礎上,啟動實施“陽光藥店”工程,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擴充建設了包含公眾端、企業端、監管端功能的“陽光藥店”信息系統及手機App,制定“陽光藥店”建設標準和驗收細則,當年11月投入試運行,被國家藥監局評定為藥品智慧監管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自治區被評定為“陽光藥店”的零售藥店所占總數比例超過了82%,提前實現了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確定的工作目標。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df/202208/t20220829_349618.html